青海樟子松種植技術
1、 造林生產的技術內容和優勢是一個系統工程,每個工程都需要用一定的技術來完成。其內容包括從育苗、造林、經營到主伐利用的全過程。造林技術的每一個過程都是相互聯系、相互補充的。試驗研究和生產實踐表明,到目前為止,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術是完成樟子松造林工程的關鍵技術。其內容概括為:大苗集中培育、集約經營、實施“四改”、簡化工作程序、一次性生產直至主伐利用。其主要特點是“四個轉變”、“五個不”和“四個改進”四變:春季一季造林改為雨季多季造林;容器大苗改為裸根小苗;淺栽改為深栽;密植改為合理疏栽“五不”:造林前不需全面整地,挖大洞深栽,幼樹生長正常;在非極端干旱條件下,種植時不需澆水,可保證成活;兩年不需培土保護;試驗研究說明:大苗抗旱性強,越冬后無生理性干旱死亡現象;幼林不需鏟育,樹草共存,生長良好;合理疏植,不需多次疏養,森林將形成一次,直到主要的采伐被使用?!拔宀弧钡膶嵤?,不僅簡化了森林培育程序,節約了勞動力,降低了森林培育成本,而且避免了在土壤保護和撫育過程中對幼樹的破壞,提高了保護率和成林率四項改進:與傳統技術相比,容器苗抗旱造林技術可提高成活率20%-30%,成活率可達95%以上,保存率可提高40%-50%,一般保存率達90%以上,避免了再植的麻煩,林相整齊完整,生長速度提高;從樟子松人工林生長過程分析,7年后將進入高生長期,大苗造林的慢生期是在大苗期完成的,從而縮短了育林期;一般可縮短5-10年,提高成林率;如果保護得當,不會對人畜造成危害,可實現一次成林,而且森林形成率有望達到100%。
2、 具體方法和技術要點
(1)大田育苗造林采用2年生裸根苗集中栽培。田間采用大壟作。株距1米,壟間錯開。每公頃可種植15000株,按60%的保存率計算??梢员4?000株植物。根據一次性種植的要求,合理密度為4mx5m或5mx5m,每公頃需苗木400-500株,即每公頃大苗可種植18ha-22.5ha。
(2) 容器育苗造林1。容器育苗苗圃地選擇:選擇通風良好、光線充足、無積水、無風蝕、水源充足、管理方便、四周有防護屏障的地方。造床:苗床寬度1米,長度不限。床深與灌土育秧袋高度相同。為便于管理,每兩張床之間應留有寬度大于50cm的過道。容器規格:一般為塑料袋,厚約0.3mm,高35cm,直徑18cm-20cm。每平方米25棵大苗。幼苗生長時間:套袋時間與普通裸根苗相同。
上一條: 青海坡邊綠化的準備工作
下一條: 做青海邊坡綠化植物能養護山體防沖刷